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三种方式:漫游、订阅、检索
前几个星期,我把手机上几乎所有App的通知都关掉了,然后在接下来一个星期里,使用各种App时,它们不断提醒我要打开通知,不要错过重要的信息。我没理它们,也似乎没错过什么重要信息。在这个所谓的信息时代,我们每天收到的信息可能比古代的皇帝还要多,但真正需要的有多少非常值得怀疑,你以为你在信息的海洋遨游,其实只不过是被人收割你的注意力和所谓无聊的时间。互联网是相当强大的一个工具,想要很好的使用这个工具则需要自身的强大,否则很容易成为工具的奴隶。本文将辨析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三种方式:漫游、订阅、检索。
1 漫游
这里的漫游一定程度上指的就是不带有明确目的在互联网上瞎逛。这种方式是互联网对信息获取方式的最大的颠覆,也是最大的一把双刃剑。超链接出现后,信息间联系方便而无限扩展,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大多是线性、树性的,而互联网的信息组织形式是网状的,它带来了很多好处:
- 网状能够模拟一切复杂的结构,所以提供了更真实的表现信息结构的可能性,比如维基百科比传统的百科全书在结构上的优势;
- 信息内部与外部的界限更加模糊,“参考文献”更易获取,在互联网上做一个专题比传统媒体要容易得多;
- 提供了无限的遇到惊喜的可能性,在漫游的过程中,可能发现以前自己不了解的东西,产生思想的碰撞火花,破除信息孤岛和自己的认知屏障。
但是这种方式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:
- 被太多的垃圾信息占据了过多的时间,很多制造信息的人居心叵测,各种标题党无时无刻不再窥窃你的注意力;
- 获取的信息非常零散,不成体系,互联网信息依然以免费为主,相比书籍信息质量依然相对低下;
- 漫游这种方式很容易伴随浮躁情绪,带来所谓的信息过载,以励志文章代替立志,以了解代替理解,以知道代替知识。
要想让漫游这种方式发挥好的作用,最需要的是自身的强大,包括价值观与批判性思维等,才能不断在信息海洋中吸收养分,否则就会被淹没。
2 订阅
订阅这种方式是互联网之前的传统媒体与人交互的主要方式,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也成为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。大多数信息提供者希望用户能够订阅,建立长期关系,这样才能获得利益,它的形式可能是关注、推送等。比如,微信的公众号乃至朋友圈是对信息漫游的一次复古和反动,微信公众号文章甚至连分享的超链接都故意是不稳定的,试图打造自己的小生态。订阅有很多变种,最前卫的一种是机器学习带来的推荐机制,本质上是基于个体兴趣的一种订阅,无论订阅是复古还是前卫,它都有它的优势:
- 订阅是一种筛选机制,能集中注意力关注自己真正关心的人和事,或者通过关注靠谱的人帮助自己过滤信息;
- 订阅很容易加入付费机制,建立高质量的知识服务,在高速迭代的同时保存信息的高质量。
但是订阅也带来了风险:
- 圈子化,不论是主动筛选还是机器筛选,最后听到看到的都是自己愿意看到听到的,把自己喜欢的理解为全世界的真相是有很大风险的;
- 看似主动订阅的背后有着很大的被动,人们倾向于维护自己的选择,当了一个人的粉丝可能回去粉饰他的错误,如果投入了金钱,则会更加坚定最初的选择。
3 检索
检索是学术研究必备素养,我觉得也是一个现代人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必备素养,搜索引擎是互联网上超链接之后最伟大的发明。通过检索,一个获取信息的人才能真正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工具:
- 方便的检索使得掌握孤立知识变得价值很低,比如一些电视知识竞赛中类似于“中国的铁轨有多宽?”的问题,因此介入一个新的领域变得很容易;
- 检索具有强烈的目的性,信息为我所用有了一个好的起点,不会再有在网上逛了两小时却记不起自己看了什么的现象出现;
- 检索常常能能立即解决问题,只要你不是遇到问题的第一个倒霉蛋。
检索能发挥作用,除了提高检索的基本技能外,最重要的还是自身治学水平的提高,否则也会陷入以检索代替思考的误区,满足于互联网这个外脑带给自己信息,自己不能综合运用,提出创意。
4 综合
为了厘清概念提出了三种方式,真实的场景往往是三者的结合,比如在新浪微博关注了某程序员(订阅),他提到了某种新的编程语言很有意思,还给出了一个链接,于是随手点开看看(漫游),发现真的不错,于是Google搜索到语言官网等很多信息(检索),集中学习了1小时。但也可能是,在新浪微博关注了某程序员(订阅),他转发了某个搞笑视频,于是随手点开看看(漫游),结果看了一个有一个,一个小时候后不知道自己在干啥。
这些获取信息的方式都有它的优势,关键是使用时应当“有意识”,让自己的脑子时刻提醒自己的状态,即使是最自由的漫游状态,也应当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制,否则无数的注意力黑洞会让你的时间死得不明不白。
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工具,甚至会对弱者实施碾压,如果不持续提升自己的判断、分析能力,只会被不断的收割注意力,不断的被洗脑,觉得世界上充满了很有道理的话,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