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飞滔Todd | 次生进化

创意的起源

在乔布斯这个词最热的时候,我国某地领导发了宏愿,说要在当地培养一千个乔布斯,也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。

可能有人会觉得领导有点搞笑,但是我却宁愿相信领导真心实意就是那么想的:想要培养一千个有创意的人。是的,这只是有一些傲慢罢了,并不好笑,因为为人父母的大多是这样子,父母官就更当如此了。

一个人开始为人父母后,即使之前他有无数的毛病,但教训起自己的孩子来总归是头头是道的,当父母教孩子不需要许可证,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,至少在表面上,父母都会教孩子一些正面的品质。

雄心勃勃的父母总是希望控制孩子的一切,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塑造,比如要守纪律,比如要好好学习考高分,比如要吃各种蔬菜。在当下的社会,创新能力越来越受重视,所以培养有创意的孩子就会变成很多家长的重要选项。

我也想自己的孩子有创新能力,然而问题是,我觉得自己的创新能力好像也不怎么样,那么又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?当然,我们可以去研究育儿法,找到一些心理学的、教育学的建议。但是我发现事情有可能比想象的要简单,也更复杂。

我们家着急小朋友玩玩具只会在刚学会的时候按部就班,顺着玩具设计者的意图或是家长的示范,一旦他玩得熟练一点,就会自己发明一些奇奇怪怪的玩法,比如把摇马倒过来当滑梯,玩拼图没有图案的一面之类的,而且这些方法都是他自己捣鼓出来的。看起来,一个两岁多的小孩就是有创造力的。创意,是人脑中一些原本不相干的概念、想法、或者说设计模式,发生了联系,产生了新的模式。比如着急小朋友玩过滑梯,可能某天把摇马倒过来的时候发现也有一个相似的坡度,于是就产生了发明创造。

人的大脑就目前的认识而言,神经网络是一个很好的抽象,可以说,大脑天生就是产生创意的场所,因为神经网络的连通性是可以接近无穷塑造的,这就是我想说的创意的起源。

大脑是需要塑造的,这是教育的意义,然而塑造的另一面是简化甚至僵化人的神经网络,所以教育对创意很可能起到的是副作用,比如,我们可能会忍不住要去阻止一个把摇马倒过来的孩子,甚至一个把诸葛亮叫做孔明的孩子,拜标准化考试所赐,教育也可以像汽车流水线一样,生产合格的人才,但也抹杀了很多的可能性,本来创意十足的孩子变成了猜测标准答案的人,因为教育需要他们给出一个能拿到分数的答案,一个共同的答案,而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答案。

培养创意很简单,可能我们少管一点孩子就好了,但是少管一点,在不输在起跑线的核竞争时代,却是最最困难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