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慰剂效应
考驾照的人大多听过一个段子,说是学员考前都很紧张,某教练对此有一绝招,在学员考试前送给学员一粒防紧张的药丸,学员吃了,还真的缓解了不少。但是,如果现在某个教练还用这招,大概率是不凑效的,因为大家都知道,这种药丸只不过是吃了没什么用的维生素罢了,学员感觉好,只不过是心理作用。
这个善意的谎言是典型的安慰剂效应,吃药的人自认为吃了有效的药,结果就真的感觉药起到了作用,而实际上,吃的不过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东西,比如面粉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医学还真是有点宗教的感觉,“信则有,不信则无”。
安慰剂效应在无数次的试验中得到了验证,患者只要认为自己得到了治疗,即使没有真的得到治疗,也往往会感觉有所好转。安慰剂效应的原因很复杂,因为疾病是否好转,不是纯客观的,而是牵涉到人的主观感受。如果把这些主观感受说得客观一些,那么疾病,尤其是疼痛,跟很多激素是有关系的,比如内生性鸦片是脑部释出的化学物质,可产生镇痛、麻醉的效果,亦可引起快乐的感觉。安慰剂效应产生的内生性鸦片跟使用药物的作用是相当的。
看起来,安慰剂效应似乎也没什么不好的,反正还是让患者感觉良好,但是有几个问题:
- 安慰剂效应带来的是主观感受的变化,但是客观上没有什么变化,比如一个人得了癌症,吃了某偏方特效药,产生了安慰剂效应,感觉好了点,但是癌细胞还是在继续不断增长,最后并不能延长生命,所以安慰剂并不能治病,甚至会耽误治病的时机,毕竟欺骗是不能长久的;
- 安慰剂很贵!你会说,不就是面粉么?但是,如果真的告知你是面粉,用面粉的价格卖给你,那么就一点作用都没有。要如何才能让你相信那不是面粉,而是灵丹妙药呢?这是骗子的特长,而骗子的目的,自然不是要治病,而是要骗钱。甚至在安慰剂效应中还有这样的现象,骗子的药价格卖得越高,患者感觉效果越好,这里除了一般的疾病感受外,甚至还有一些自我欺骗,因为毕竟没有谁愿意当傻子,只有相信药有效,自己的钱才没白花,自己才不是傻子。
安慰剂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,自我暗示在人体健康状况中的重要性。有这样一个研究,两组人一组认为工作压力大对身体影响大,另一组人认为工作压力大对身体影响不大,结果是自我预期实现的:第一组人真的身体要差一些。强大的内心和健康的体魄是相辅相成的,直面疾病,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这样就既不用给骗子们缴费,也能得到安慰剂效应的好处了。
一种药物或者治疗方法,个体感觉有效和真正有效,受安慰剂效应的影响很大,那么现代医学究竟是如何确定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法有效的呢?下次我会谈谈现代科学的重要方法——双盲测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