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有什么用
读书有什么用,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,促使我再次思考这一问题有两个事情。
第一件事情是我在搬家的时候,把很多书送人了,其中也有一些看过的育儿和教育的书,有一个朋友问:“你觉得看育儿的书对带孩子真的有帮助吗?我觉得好像没有什么用。”我愣了一下,只能笼统的回答了一句:“看育儿的书不见得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,但是能潜移默化的提高育儿的水平”。
第二件事是我接触投资后,发现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沃伦·巴菲特就是个书虫,他的合伙人查理·芒格也被人戏称为长了两条腿的书,而世界首富比尔·盖茨也是很爱读书的,每年都会向大众推荐书单。在当下的中国,判断成功的世俗标准非常简单,就是有钱,所以反驳这些人的读书无用论就应该拿巴菲特、比尔盖茨的例子来堵住他们的嘴嘛!
书读得多,但是没有理解,没有读透,没有学以致用,读成了书呆子,固然是不好,但是正如杨绛先生说的:“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”。很多人根本就没有看过几本书,也不知道什么书是好书,靠自己的臆想就敢说读书无用了。
我现在觉得读书的用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。
一是“小学”,为了安身立命,我们需要掌握很多的生存技能,需要有一定的专长,固然学习有很多手段和途径,然而读书依然是性价比极高的一种方法,书不贵,在互联网时代,甚至接近免费,任何领域,任何技能,无论是治国还是烹小鲜几乎都能找到书来学习,书一般比较系统完整,没有网络信息杂乱的缺点。比如你要学编程,除了实践写代码,必然是要看很多书的,又比如投资股市,不系统的看几本书就进场的,凶多吉少。之所以说这些是“小学”,可能更多的还是在说方法论,这种读书是相对功利的。
二是“大学”,就像育儿带孩子这种事,必然是因人而异的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,教育是在互动中实现的,可能学具体的育儿方法不见得实用,投资也是这样,你可能在书上看到一些低风险套利的方法,但是写到书中的方法一般已经被滥用而失去了效力。读书的“大学”,应当是在广泛涉猎后,搭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与决策体系,做到所谓的融会贯通,要做到这一点,当然要靠思考,但是读书的量也是必不可少的,有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,讲的就是读书的沉淀的作用,你读懂过越多不同的书,它们就越会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网络,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。这种读书,更多的是形成世界观,是相对不那么功利的,所以可以叫“大学”。
我个人读书,简单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是从学生时代到几年前,刚开始,所谓读书是学生这一“职业”的工作,读书是为了上大学,上大学是为了跳出自己所处的环境与阶层,而上了大学之后则变得迷茫,然后读书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惯性,幸运的是,虽然没有大的成就,但是靠着学生时代的努力,也算是初步实现了跳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阶层的目标,而且保留了一点读书的习惯。
第二个阶段是近几年开始的,开始接触投资,开始审视自己的过往人生,开始更加拼命的生活,各种因素之下,开始真正认同并实践一些简单的道理,比如”知识就是力量“,比如”活到老学到老“,比如”朝闻道夕死可矣“,这些话开始不再是一些橱窗里的口号,而是慢慢变成自己的信念,而且幸运的是,在执行这些信念的过程中,获得了大大小小的成功,尽管进步的速度还很慢,但是感觉走上了正确的轨道,在这种心态下,读书会越来越成为工作生活中非常自然的一部分,就像吃饭睡觉一样,不必要再去想这件事有什么用了。
我有时候会说,其实读书和打牌一样,就是一种个人爱好而已,没什么值得夸耀的,从某个角度来说,这还真是一种自谦,如果你能听懂我在说什么,就不会笑我清高或者狂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