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明月几时有》:战争中的日常生活
July 2, 2017
@movie
许鞍华的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风格,一种是像《天水围的日与夜》这种,看完基本上很难记得电影有什么情节,但是对生活有体味的人,又会觉察出它的好,看似清水白菜,实则内功深厚,另一种像《天水围的夜与雾》,情节相当火爆,还有那部《投奔怒海》,也算是宏大叙事了。
而这部《明月几时有》,风格则是介于两者之间了,首先,香港抗日游击队的主题,注定了这个故事有几分传奇色彩,然而,许鞍华还是喜欢去表达日常生活,即使是在战争中,生活还是得继续,所以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场吃饭活吃东西的戏,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,给人的感觉就是,饭要吃,日本鬼子也要打,这就是生活,这是一种贯穿始终的勇气。
故事中,周迅饰演的游击队员在街坊的门口悄悄派送“地下火”的传单,我在想,这有什么用呢?从物质层面讲没有什么用,但是从精神层面讲,这种工作在战争中则很关键,看到传单的人有几分慌张,更多的则是一种怯怯的希望,是的啊,地下还有火,我们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,多一分信心,则多一分反抗,少一个汉奸,胜利的可能就多了一分。
今年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,许鞍华或许没有想过这个问题,但是在资方的安排下,毕竟还是成了主旋律的献礼片,如果打足了看传奇故事的心思去看这部电影,难免回感慨电影像电视剧一般平淡、缺乏内涵,这种指责其实有点像在怪开水白菜不够麻辣一般。
电影中,我最喜欢的片段之一是小游击队员在方老师家睡过了,而由方老师的妈妈完成了传递药物和情报的工作,这里面的劳累与分担,都像是买菜做饭一般的日常,而这个日常中隐含的巨大的危险,则是一个时代的悲语。
明月几时有呢?不过是天道轮回报应不爽。